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今年10月份起,由科学出版社主办的《科学世界》已经面目一新,成为《牛顿》的简体中文版,更名为《Newton科学世界》。至此,从70年代末至今,《科学美国人》(中文版《科学》)、《大众科学》(中文版《科技新时代》)等几家蜚声全球的科技期刊已相继登临中国。
当然,在市场拓展时期,科技期刊都“很苦”。《科技新时代》虽呈上升趋势,但每年赔钱100万元以上。据说,该刊已经赔了3年,还准备再赔2年。《Newton科学世界》的经营负责人吕祥声言,明年已作好亏损350万元的准备,预计从明年最后一期开始赢利,届时发行量有望达到15万册。《科学》借创刊10周年将临之机宣传自己,并以优惠的条件向学生征订。至此,引进版科技期刊市场竞争已呼之欲出。但是,国内原创的科技期刊状态如何?是否已经做好迎战的准备?
据调查,我国科技期刊市场长期低迷不振。中国科协下辖全国规模最大的420家科技期刊,据出版管理处郭燕奎介绍,其中90%多属学术类,亏损;8%左右是科普类,或平或亏;其他为高级科普,亏损。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下面有5家科技期刊,经济情况“马马虎虎”。
据业内人士分析,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经营思想不对。期刊被定位为事业单位,缺乏走向市场的动力。其次,财力十分有限。其三,受大环境制约,胸怀自觉科技意识的消费群体尚未形成规模。中国科普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最关心科技信息的仍属于科技人员,普通大众,包括领导干部和大中小学生,都属于科技信息传播的薄弱环节。
正准备与《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的《地理知识》杂志发行部负责人赵志宏认为,中国科技期刊市场落后,空间也大,它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过程。一个社会在发展初期,老百姓对生活、消费、休闲类的期刊比较感兴趣,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就会提出高层次的精神需求,科技期刊市场也会随之逐渐成熟。
科研所公布的这项调查还表明,我国的科技期刊,从周期看,周期较长,主要是双月刊,次为季刊和月刊;从稿源看,主要靠投稿,约稿和其他稿源为少数;从内容上看,学术性理论性内容占大部分;从出版发行上看,主办者主要是大学、科研院所、团体和政府,出版单位和工业企业较少,发行主要经过邮局,上报摊的极少。这些因素使科技期刊走向市场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科技期刊要充分发挥它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和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作用,其大众化程度至为关键。但是,从调研中可以看出,科普期刊只占20.5%的比重,据分析,按照青少年的人数和工农大众的人口比例,保证大众科普期刊占40%的比例比较恰当。大众化不足又限制了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市场化,使之在竞争中居于不利的地位。
当然国内科技期刊并非没有优势,这项调查数据还表明,随着近几年的发展,科技期刊的经费来源以完全自筹为主,主要靠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国家拨款只占1/3。社会资金的注入给一部分期刊带来了生机。此外,编辑部的人才结构比较合理,将近一半的科技期刊,其有正高、副高职称的记者编辑达到了40%。这说明科技期刊具有进一步发展的良好基础。
|